弄堂里的秘密电台(上)
时间:2024-03-20 11:30 作者:创始人 点击:[9]在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我党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开展了各种地下活动,而担负着我党情报工作的秘密电台,可说是众多地下工作中最紧张、最有风险,也是最重要的。在上海普通弄堂里的石库门房子内,当年曾经设立过不少秘密电台,这些秘密电台为建立上海党组织与苏区、上海与延安中央的联系,推进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那些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最早的地下电台
1928年夏,为了加强中央同各地的通讯联络工作,党中央决定建立电台,在特科增设了无线电通讯科(四科)。当时党内还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中央一方面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学生中选派人员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参加国际无线电训练班,一方面在上海选派优秀同志开展此项工作。这年11月,领导特科的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派李强、张沈川等人分别研制收发报机器,学习收发报技术。
李强此时在中央特科负责秘密交通工作,他在大学是学土木工程的,因此组织上让他去学电台业务并研制机器。对李强来说,一切需要从头学起。他到街上买了美国大学用的有关教材,进行系统的自学,还到上海的无线电工厂偷着学。在当时博物院路(今虎丘路)上有一家大华科学仪表公司,李强设法把他们的产品搞出来,一面解剖,一面学习。李强还以无线电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同当时在上海经营美国无线电器材的“亚美公司”和“大华公司”的商人交了朋友,从他们那里购买了制造电台所需要的零部件和材料,然后躲在赫德路(今常德路)的一所房子里,照着《无线电杂志》上的线路图样,同张沈川一起,先组装收报机,再组装发报机。
张沈川是1926年入党的老党员,此时正担任中共法南区委所属法租界党支部书记,他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老西门蓬莱路一所“上海无线电学校”的招生广告,便用张燕铭的化名去报了名。在无线电学校结业后,张沈川又在第六军电台当了两个月的实习生。
1929年春末,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福康里9号一幢石库门房子内,李强他们终于成功地组装了第一部电台。这台机器虽然很笨重,功率也只有50瓦,但这是中共拥有的第一台无线电通讯设备。组织上从各地选调了近十名青年党员来学习收发报,为建立地下电台作准备。当时上海白色恐怖十分严重,李强他们便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一个一个上门去教。第一个学生是黄尚英,当时只有十八九岁,她原来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学过一些电台业务。此后参加学习的有王子纲、伍云甫、曾三、曾华伦、刘光慧(女)、赵荫祥(女)、蒲秋潮(女)等人。为了保密,学员们很少外出,也很少和别人通信,但有时为了防止房东怀疑这些外地来的年轻人为什么没有信件来往,只得自己写信从外面投寄到住处。
1929年下半年,李强两次到香港建立电台,1930年1月,香港电台同上海电台正式通报,拉开了中共运用电台进行远距离通讯的序幕。1930年春天,受过培训的伍云甫、曾三、涂作潮从上海到达江西中央苏区。后来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红军缴获了国民党的一部100瓦电台,由此建立了中央苏区同上海党中央的无线电通讯。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国民党特务开着装有定向测试电台仪器的巡捕车,每天晚上在马路上兜圈子,侦察秘密电台的方位。为了能使秘密电台生存下来,担任秘密电台工作的同志都深居简出,基本断绝同社会上的联系,一两年才同家里通一次信。他们的收发报都在周围居民入睡后的深夜进行,电台功率只有50瓦。有一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想试用100瓦功率的发报机,但一按电键,只见电灯光闪动,于是马上停止工作。
1930年2月,福康里电台的隔壁开设了一家妓院,英国兵每天夜晚来来往往,人员复杂。党组织感到这样不安全,于同年5月中旬,将电台迁到了公共租界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赫德路福德坊1弄32号,这里比较僻静,两面墙外就是万国公墓,所以比较安全。不久李强又在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兴庆里17号(安吉里11号)、长阳路友邦里东一弄61号、长阳路乾信坊等处分别设立了电台和装配间。
第一所地下无线电训练班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苏区和红军急需无线电人才,为此1930年9月,中央决定采用集中办训练班的方式培养电台人员,于是特科按照中央的决定,在位于法租界巨籁达路(今巨鹿路)391弄(四成里)12号创办了第一所地下无线电训练班。为了掩护,对外挂“上海福利电器公司工厂”的招牌,样橱里摆放了一些待修理的收音机和零件,楼下有工作台、马达、待充电的蓄电池等。训练班由顾顺章领导,实际负责人是李强,张沈川负责报务,吴克坚管组织和财务,方仲如(方廷桢)教电学,并负责学员的政治学习和生活管理。学员是由广东、江苏、湖南、福建省委选派来的。为了应付意外,学员打扮成工人模样,教员则对外称经理或工程技术人员。
尽管作了伪装,但是由于工厂没有对外业务,没有隆隆的机器声,又不进原料,更不出产品,因此秘密训练班开办没多久就引起了敌人的注意。11月中旬的一天,一个自称是自来水公司检修水管的人进厂,到每层楼都看了一遍。过了几天,又有四个样子像“白相人”的人闯进工厂,东张西望,满口流氓帮话,李强出面给了四块大洋,他们才离开。一些同志感到可疑,向组织上反映,要求采取措施。但这时顾顺章还没有叛变,训练班归他管,他来到厂里转了一圈后说不要紧,让大家安心学习,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由此留下后患。
1930年12月17日下午,天下着濛濛细雨,19名学员在张沈川、曾华伦两个教员指导下,戴着耳机,正在二楼学习收发报,突然,六七个侦探破门而入,其中还有一个是外国人,用手枪指着众人,大叫“不许动!”特务在厂里搜查后,将张沈川等二十一人全部抓走。在敌人搜查过程中,学员谢小康乘敌人不注意时将二楼前屋窗帘的右角拉开,这是预先约定的暗号,表示出了问题,这才避免了更多同志被捕。
张沈川等被捕后,大家改名换姓,巧妙地互串了口供,一致说是来上海学手艺谋生养家的。任凭敌人施用了各种刑罚及软化手段,始终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由于敌人没有掌握任何直接的证据,遂将他们转到南京陆军监狱。1931年4月,国民党军事法庭根据所谓“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判处其中十七人有期徒刑九年七个月,另外三人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
训练班被破坏后,没有被捕的李强、毛齐华、伍云甫、涂作潮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仍继续留在上海分散培训人员,建立地下电台,开展党中央同共产国际、苏区之间的秘密通讯联系。
李白来沪设立的第一个电台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周恩来派资深的老无线电人员涂作潮来上海筹建电台,接着又派田保洪为报务员,来上海负责同延安的电报通讯。1937年8月,上海办事处改为公开的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电台由秘书长刘少文领导,报务工作也由从延安调来的李白负责。根据组织的安排,秘密电台设在贝勒路(今黄陂南路)148号,这是一幢临街的三层楼房子,房屋的主人单志伊曾当过孙中山的秘书兼日语翻译,同情革命,为人正直,同李克农家是世交,“四·一二”事变时曾经保护过李克农,他的儿子单惠民是个医生。组织上认为由这个家庭作掩护,对设立电台比较有利。
李白住进贝勒路148号,为了隐蔽,他把收发报机装在两只皮箱里,白天同主人家里的皮箱混在一起,到晚上十一点后,再拎上三楼,关紧门窗,挂上双层深色窗帘,换上5瓦灯泡,在灯泡周围蒙上一块黑布,然后把机器打开,开始收发报。为了安全,他把电台的功率从50瓦改为15瓦,因为上海与延安距离遥远,电台功率改小后信号更加微弱,为了能够清晰地听到党中央的声音,李白每次都工作到凌晨4点。通过电台,李白及时向党中央报告了日军的配备情况、侵略动向、国民党军队的防御情况等,同时也传递了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指示,为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一天,单惠民和他的儿子从外面同来,突然看到一个戴礼帽、穿绸衫的人从楼梯上下来,手里拎着的两只皮箱正好是李白的两只箱子。单惠民见此情形,急中生智,立即上前抓住此人胸襟,啪啪两下给了那人两个耳光,厉声问道:“你是什么人?来这里干什么?”那人一下子跪在地上,说是生活困难才来偷东西的。单惠民借机厉声说:“念你未偷成,还不快滚出去!”那人狼狈跑出门外。单惠民立即通知李白不要回来了,接着叫了一辆黄包车,把李白的两只箱子送走。
1939年5月,组织上专门调来在丝绸厂做工的青年党员裘兰芬与李白做假夫妻,以作掩护,并协助他工作。李白和裘兰芬(此时已改名裘慧英)以“夫妻”名义,在蒲石路(今长乐路)蒲石村18号住下,开展秘密电台工作。
1940年冬天,党组织为了让李白学会自己装修电台,在威海卫路(今威海路)338号楼下开了一家“福声无线电公司”作掩护,由擅长修理的涂作潮出面当老板,李白做账房,还调来一位青年党员作“伙计”。电台设在三楼一间只有4平方米的阁楼里,李白夜里发报,白天就跟着涂作潮学习机务技术。1942年7月,天气炎热,组织上考虑到小阁楼的温度太高,又将电台转移到福履理路台拉斯脱路(今建国西路太原路)口福禄村10号。
没想到两个月后,电台被日军侦破,李白和裘慧英一起被捕。在狱中,李白坚贞不屈,一口咬定自己是为阔佬做生意发商业电报的。当时此类私人电台在上海确实不少,加上敌特认为李白电台的功率不具备同延安发报的能力,同时党组织也请党外人士设法营救,李白遂于1943年6月被保释出狱。
1944年11月,李白受命来到浙江淳安,化名李静安,打入国民党军委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当报务员,利用敌台为党进行秘密通信工作。
- END -
上一条:中国第一代女子警察
下一条:弄堂里的秘密电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