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务康泽手札
时间:2024-02-21 10:25 作者:创始人 点击:[7]今天,只要说起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对历史稍有研究的人都会有所耳闻。但提到康泽,知道的人却很少。其实,大特务康泽在民国时期十分有名,时人称他与戴笠为“康戴二公”。为什么有如此“封尊”呢?盖因康戴二人是蒋的情报耳目。戴笠主要是搞外部情报,而康泽专事国民党内部情报,二人都要及时向蒋密告。所以,康、戴谒见蒋介石可以不必先到侍从室登记,随时可获蒋接见。
正是由于康泽的“对内”工作性质所决定,所以,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关于他的资料并不多。这里的一份康泽手札正好让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康泽的特务活动性质及内容。
这则手札是康泽(1904—1967)写给吴铁城(1888—1953)的工作回函,该函的用笺为“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据史料记载,三青团中央临时干事会干事24人(吴铁城、康泽位列其中),临时常务干事9人(吴铁城为其中之一)。吴铁城无论年龄、资历均老于康泽,因此,手札中康泽自以晚辈相称。
从三民主义青年团活动时间(1938—1947年)及手札中所提成都学潮分析,该手札应写于1938年—1945年之间。
康泽在手札中向吴铁城报告了自己已安排对爱国民主人士侯宝璋、侯健存父子二人的监控。
侯宝璋(1893—1967)为我国病理学先驱者,医学教育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920年,侯宝璋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并留校工作。1931年“9·18事变”后,侯宝璋迅即组织战地救护医疗队,不顾危险亲自奔赴喜峰口等战区救治伤病人员。1937年“7·7事变”后,侯宝璋随齐鲁大学迁校蓉城,他虽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特聘教授,但生活甚为清苦;在抗战困难时期,侯宝璋尽其可能从经济上帮助困难学生,有时是隐名向困难学生提供学费,使他们得以继续学业。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东南亚各国相继沦陷,大批华人子弟背井离乡,流亡各地。侯宝璋热心奔走有关慈善机构,负责与教会合作安置了大批青年到大后方就读。解放后,曾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其二子侯健存(1923—)在成都先读完高中,后就读金陵大学化学专业,他积极参加爱国运动。金陵大学国民党三青团的负责人、农学院的学生易某为此曾找到侯健存,“友好”地出示了由上峰签发的一道密切监视侯氏父子的指令(这正好与该手札内容相吻合)。
康泽在给吴铁城的手札中说:齐大教授侯宝璋思想左倾,为民主大同盟主要分子。此次成都学潮曾在幕后推波助澜,并有其肄业金大之次子在金大鼓动风潮。各节均经转饬齐大、金大两分团,并通令成都各大学分团密切注意防范。
这则手札不仅充分说明了当时国民党特务对爱国民主人士所实施的严密监控,更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侯宝璋、侯健存父子的爱国行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