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圈椅的背后
时间:2024-02-18 10:45 作者:创始人 点击:[9]在湖北警察史博物馆的诸多文物中,有一把陈旧的圈椅(如图)似乎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这把圈椅到底与警察有什么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把木椅背后的故事吧。
这把椅子的主人便是首创民国警察的三大元老之一的汪秉乾。
汪秉乾(1880—1956),字子明,别号黯公,湖北竹溪县县河镇大河沟人。
1907年,27岁的汪秉乾抛弃功名,投笔从戎,来到武汉,投入清军第八师第四十一团当兵,次年考上武昌高等警察学堂。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首义爆发,城内的警察机构解体,一时间,城区街市的治安秩序陷于了极度混乱的状态:奸人余孽放火投毒,制造事端,屑小之徒混水摸鱼,趁乱打劫,市区之内抢匪横行,盗贼嚣张。面对这种状况,以汪秉乾为首的湖北高等巡警学堂的学生革命党人挺身而出,他们认为“市面不可任其破坏,欲镇抚之,非筹办警察不可”。1911年10月12日,汪秉乾和同学高元藩、杨经曲谒见鄂军都督黎元洪,提请组织临时警察,维持地方治安,减轻军队负担。他们的建议很快得到了黎元洪的批准,高、汪等人马上着手筹办临时警察事宜,拟定《湖北临时警察暂行章程》,该《章程》共四章二十九条,从宗旨、办公地点、经费、组织、装备、职责等方面进行分章阐述。在黎的赞许和器重下,高元藩等筹建了湖北临时警察筹办处,汪秉乾任协理。
湖北临时警察筹办处接管了原清湖北警务公所和高级巡警学堂,招录了500余名留日警务归国学生、警校学生、起义警察以及有志青年。
为迅速控制乱象,稳定秩序,汪秉乾身先士卒,日日带队出巡、出警办案,在他的率领下,警员们士气高涨,位于起义中心的武昌城内治安状况迅即好转。时人均言“武昌秩序已恢复如旧,军威大震”。
在汉口保卫战中,汪秉乾亲率警士与清军作战,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辛亥革命成功后,汪秉乾辗转于省城和北京的军政两界,因看透军中混战,政客互轧,汪萌生退意,于1925年自北京参谋部退职回家,从此不闻身外事。
汪秉乾回老家后时常坐在这把圈椅上仰望天空,一个人发呆。斯人已去,圈椅却似乎在诉说着那段不该忘却的历史。
- END -
下一条:大特务康泽手札